4/23/2006

誠實的研究

英國醫學會期刊(BMJ)與衛報(The Guardian)最近都刊載了英國健康與生物醫學研究健全小組(the UK Panel for Health and Biomedical Research Integrity)成立的消息。



See: The Guardian: Panel to expose fraudulent medical research

這個小組的目的在於避免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與大學內生物醫學類研究的不當引導(misconduct),例如以不合倫理或誠實原則的手段操弄實驗與研究的過程與結果。它並沒有調查權,僅能提供研究人員指導與建議。儘管有些人抱怨它本身沒有「利齒」,不過也有人認為它能夠為大學與NHS等主管機關在這方面「磨利他們的牙齒」。

這個小組雖然籌備多時,但成立的近因,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的報導,可能與在去年年底爆發的Aubrey Blumsohn事件有關。Blumsohn是英國雪菲爾大學(Sheffield University,很不幸的這是敝人的母校)教學醫院的資深講師,這個職位大致相當於台灣的副教授。2002年Sheffield University在國際化學製藥大廠P&G大量資金(共計18萬英鎊)挹注下進行了對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品-Actonel-的研究,而Blumsohn是這個研究的核心研究人員。Blumsohn出示了電子郵件與電話錄音,指控P&G不讓他接近與使用他在進行的研究的完整數據資料,並且找槍手代寫論文,將他列為主要作者在專業期刊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上發表文章。他並指控,在他威脅要把這件事告訴期刊後,校方因此暫停了他的職位(真是羞恥!)。P&G第一時間是否認了指控(應該是指關於發表論文的部份),並指稱,不讓研究者使用所有的資料是業界的標準作業(standard practice)。此事爆發後引發不小的波瀾,甚至在國會中引起議員的討論,而隨後政府與期刊也針對此事進行了調查。關於這件事的發展,可以參考衛報與觀察者以下的報導:

The Guardian: How the drugs giant and a lone academic went to war
The Guardian: Doctor accuses drugs giant of 'unethical' secrecy
The Guardian: Whistleblower wins drugs study inquiry
The Observer: Doctor in drug research row quits NHS post
The Observer: Drugs giant promises data access

這件事情並非個案。在BMJ網站的一篇報導中(BMJ 2006;332:87),Andrew Cole引用一個2004年對英國各大學的調查(BMJ 2005;330:616)指出:

在過去五年內,有四成的大學曾經處理過對於不當引導研究的指控,並且一半是發生在健康與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內。

顯見道德上有瑕疵或爭議的研究並不在少數。他並引述一位大學教授Prof. Kennedy的說法:

少數(研究)不週延的操作與不當引導能侵蝕公眾的信賴,並且將病患與自願者置於險地當中(The poor practice and misconduct of a few [can] undermine public confidence and can put patients and volunteers at risk)。

誠是言哉!也許象牙塔內的學術倫理離一般大眾很遙遠,但看似「白色產業」的內部事件卻可能損及大眾的生命健康或金錢利益,我想做為無論站在公民立場或是研究者的立場,都不能不關心這個議題。最近一個台灣的例子可能跟研究的不當引導有關:

自由時報:公布有機青江菜殘留農藥 消基會敗訴判賠

消基會在前年委託塯公基金會檢驗農藥殘留的蔬菜,在塯公基金會僅依靠一種測試方法檢驗下,消基會就認定農藥殘留,並逕行公諸於媒體,造成商家的損失。高院判決消基會必須賠償。

我看這則新聞的想法是:任何目的的研究活動,尤其是那些用納稅人的稅金資助或是有極高外部性(externality)的研究行為,都應該有內部規範與外在監督的機制。雖然介入專業團體的自律行為一向都是困難的,但英國至少已經踏出第一步,而台灣呢?

0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