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2008

想像

交談之中,原住民老闆娘提起了自己的族裔。


「但我不太會唱歌!」她趕緊補充道。

雖然我本來就無意於將這兩者有所連結,但在她的『提醒』下卻不禁思考:

這到底是什麼樣的脈絡所產生的文化想像啊?


PS1.這裡引申的問題是:如果想像對方的想像是種普遍流行的反射性思維,那麼交談中是否有必要先想像對方如何想像自己所抱持對於對方的想像呢?

PS2.但是當時我想問的卻是荖藤的使用方法?

4/15/2008

無題

無題一首


----
夜了。

將白日的餘燼

抖落。

蓋上黑布,於是

無心於明日

再揭開時,將會記起的

昨日的殘渣。


12/22/2007

人生的階段

一陣子沒更新,發個文測試一下這個blog是否還活著,順便應景一下。

綠色聖誕老人(來源:Symbols and their hidden meanings)

* * *

不管是在台灣還是英國,聖誕節這個節日對我一個非基督徒來說,總是有點違和感。在台灣時,看著街上的非基督徒們大肆地熱鬧慶祝,總不禁會私下向朋友咕噥一句:這些人到底在慶祝個什麼東西啊?

過去,這種熱鬧氣氛似乎還可以用「慶祝行憲紀念日」這個正當藉口自我交代過去。後來漸漸瞭解過去本國狗屁倒灶的黨國歷史後,發覺行憲似乎也不是一件什麼值得紀念的光采事蹟。

不過,前一陣子在聽到這個關於老年健康的線上演講時,頓時間把我的人生與聖誕節間遺失的連結重新建立起來了。這位演講者談到老化,以聖誕老人為喻,若有感慨地分析了人生的四個階段:

Stage 1: You believe in Santa Claus

Stage 2: You don't believe in Santa Claus

Stage 3: You are Santa Claus
(講到此時,演說者一旁站著的女兒似乎笑得很開心,想必也是心有所感。)

Stage 4: You look like Santa Claus


於是,人一生的每個階段都可以用聖尼古拉這位古代的快遞完人做個總結。

我不禁想到,如果聖尼古拉本身是一種「給予」的隱喻或象徵,那麼人與社會的理想關係,可依時序大致分為「接受社會資源的弱者」/「不接受資源而自立的叛逆者」/「給予社會資源的強者」三個階段。

人自出生起,便不斷接受上個世代給予的資源而成長,及至叛逆而離巢,自立而立人,開始從社會資源的收受者轉變成給予者。能夠累積的,大概只剩下肚子上的脂肪層了。所以Stage 4又提醒我們,一旦上了年紀後,要開始小心因過胖而造成的各種心血管慢性疾病。

所以,再遇到聖誕節時,不妨就當做是個檢視人生的日子,想想「給予」這件事。

4/18/2007

人鼠之間


專注。



不動。


無視。

4/16/2007

春在枝頭已十分



復活節剛過,蟄伏已久的大地已然生機處處,為這小城妝點艷色。春晨日暖,猶帶涼意,最宜信步閒遊。由蝸居起始,彳亍於弄巷,一路拈花惹草,行止於市立植物園。幽賞未已,不覺中卻憶起了唐朝無盡藏比丘尼的悟道詩:


終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偶把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不愛(也無能)無盡藏的刻苦求道,踏破芒鞋。唯暫時脫離了論文的黑白世界,讓幾近乾涸的腦力與心靈也感受到了「春在枝頭已十分」的豐富繽紛。游目騁懷,快然自足。是為記。





































更多的相片在這裏

2/21/2007

雪景

陽光普照,春天大概已經快來了。


上次前去Peak District國家公園的踏雪之旅,會不會是今年我的最後一場雪呢?

DSCF0730_01

DSCF0729_01

DSCF0734_01

DSCF0732_01-1

DSCF0731_01

DSCF0736_01

DSCF0746_01

DSCF0743_01

DSCF0748

DSCF0741_01

DSCF0749

DSCF0750_01

DSCF0752_01

DSCF0759_01

非黑即白,真像是山水畫。

延伸:
@kaya: Snow in Peak
胖子老泰:生活|雪


2/13/2007

趨近瘋狂

不是論文,而是這首歌。


The Closest Thing to Crazy


Katie Melua是我來英國後第一個知道的英國歌手。當時在電視上聽到這首歌,馬上就被吸引了。清純甜美而不做作的嗓音,娓娓道出一種看似平靜實是緊繃,瀕臨崩潰邊緣的心境。

《Katie Melua小簡介》
1984年出生於喬治亞共和國(跟我同天生日),八歲移民北愛爾蘭,十四歲又移居至英格蘭。2003年十一月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Call off the Search,立即在2004年一月攻佔英國熱門專輯排行第一名。而當中這首單曲The Closest Thing to Crazy更成為英國,愛爾蘭,挪威以及澳洲熱門單曲排行前幾名。Katie Melua至今發行過Call off the Search(2003)與Piece by Piece(2005)兩張專輯。

The Closest Thing To Crazy
by Mike Batt

How can I think I'm standing strong,
Yet feel the air beneath my feet?
How can happiness feel so wrong?
How can misery feel so sweet?

How can you let me watch you sleep,
Then break my dreams the way you do?
How can I have got in so deep?
Why did I fall in love with you?

This is the closest thing to crazy I have ever been
Feeling twenty-two, acting seventeen,
This is the nearest thing to crazy I have ever known,
I was never crazy on my own…
And now I know that there's a link between the two,
Being close to craziness and being close to you.

How can you make me fall apart
Then break my fall with loving lies?
It's so easy to break a heart;
It's so easy to close your eyes.

How can you treat me like a child
Yet like a child I yearn for you?
How can anyone feel so wild?
How can anyone feel so blue?

This is the closest thing to crazy I have ever been
Feeling twenty-two, acting seventeen,
This is the nearest thing to crazy I have ever known,
I was never crazy on my own…
And now I know that there's a link between the two,
Being close to craziness and being close to you.

...and being close to you,
...and being close to you.


連結:
Katie Melua官方網站(包含她的blog)


2/09/2007

童言與少林絕技

系上中國同學正在上小學的女兒知道我會打拳。


有一天小朋友問我:「張哥哥(到底是叫哥哥還是叔叔,一直是我跟他媽媽之間的一個爭議),可不可以打拳給我看?」。我本著回饋技術原產國的心情一口就答應了,還故作姿態地補問了一句:「那你想看什麼拳(聽起來好像有求必應,但實際上,我也只學過螳螂,形意,陳太與楊太)?」沒想到得到的回答竟是:

「那你會不會蛤蟆功?」


啥?蛤蟆功?當下一時語塞,囧囧不能自己。

喂,小朋友,你是金庸武俠片看太多了嗎?我可不是西毒歐陽鋒啊。正色斂容,正要好好「教育」一下小朋友「武俠片跟武術是不一樣的」這個人生大道理的當時,一段文字突然在腦海中一閃而逝,讓我原本來要說出口的話硬生生地停在嘴邊又吞了回去。

其實是真的有「蛤蟆功」這個功夫。

話說民國七十年,台北的真善美出版社曾經出版一本名為《全圖練軟硬功秘訣大全》的武林密笈,作者署名為五台山靈空禪師。靈空禪師何許人也,今日並不可考。《全》書裏記載了各類軟功,硬功,輕功等奇功絕藝之練法概要,計七十二種。而當中的內容,又與民國二十年左右金恩忠(字警鐘)所著的《少林七十二藝練法》雷同,亦即《少林》與《全圖》可視為同樣一本書。這種事情在過去武術文獻傳播大部分倚靠輾轉流傳,以及並無版權觀念的情況下,十分常見。而金恩忠自言該書之內容乃得自於少林寺方丈,外號金羅漢的妙興大師。

軟硬功秘訣大全

妙興八歲出家,拜恆林和尚為師,精通技擊,亦工翰墨,允武能文。民國十二年恆林圓寂後,妙興接掌住持,亦成為少林僧兵團領袖。妙興並非出世性格。少時即遍遊大江南北,為人講信重義,頗有遊俠之風。

妙興參與政治亦深。當時軍閥割據局面,鮮少有人能在當中看清局勢。妙興雖精通佛法,卻也看不清世局變化。妙興當時帶領僧兵參與了軍閥的爭鬥(屬吳佩孚部),未料在民國十六年與任應岐交戰時,兵敗舞陽,妙興亦戰死於此役。此次兵敗亦種下了近代少林寺史最大劫難的間接因子,吸引了馮玉祥部(當時隸屬國民軍)的石友三揮兵入河南登封,火燒少林寺,千年寶剎付之一炬。

但妙興參與軍務卻成了《少林七十二藝練法》這本書能夠現世的機緣。金恩忠棄文從武,成為一名軍人。藉由軍務之便,結識了妙興。又兩人皆有以武匡世救國之志,於是為了「強國強種」,崇尚武術以振民風的目的,一向秘而不外傳的各種少林練功法門便藉由妙興的敘述與金恩忠的記錄流傳開來。

蛤蟆功亦是少林僧的練功法門之一。蛤蟆功是一種一剛開始以練習肌肉力量為主,久之能由外入內的功法。其動作練法類似於今日的舉重,所舉的為石鎖石礅。不同的是,俟舉石礅讓肌肉充實,覺得毫不費力後,捨棄直接舉起重物的鍛鍊,而改用空抓來練習。亦即雖然是空手,但是其姿態,動作,力量就好比提舉實物一般。同時輔以運氣法門,久之則能達成全身抗擊抗打的目標。

關於這個功法,《少林》一書是這樣記載的:
蛤蟆功又名癩團勁,俗稱舉礅子,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也。蓋練習肌肉之堅實,用以禦敵之法,亦鐵布衫功之意也。津沽習此功夫者最多,惜多以練力為主。如舉六十斤、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一百四十斤,甚有一百八十斤,惜為拙力笨練,並無內壯之可言。此種功夫,須逐步練習之,不可急進。先練腕背等部,然後及於肩背胸腹,再進而達於腿股等部。此為運用功力之法,略近於軟功內壯,惟專重於力,不若分水功等之以氣為主,而輔之以力也。初步練習腕臂之力,以石墩最為相宜。蓋舉重懸身,其力固聚於腕臂之間,時常行之,力漸強而肌肉亦隨之逐漸堅實,如能舉至百斤之墩者,如宜僚弄丸,不覺費力時,用棄械赤手行之,憑空作勢,提舉亦如舉墩有如練習陰拳然者,一握放一伸縮間,力聚臂上筋肉隆起,突突成小股狀,則肌肉已堅實矣。於是再練習運力,即握拳作勢下垂,而力即運至頭腦。運氣如打鞦韆,則力聚於肩臂,挺肩向後,則力至胸背各部,肌肉之棱起如上述後,上部之功已大成。於是再練中部之胸腹,其法與鐵牛功、鐵布衫功相同,可參酌採用之。但至肌肉堅實時,相繼而練習運力之法,中部既成,則更練下部之腰腿。其法每日站 若干時(即騎馬式),力盡則起立散步,以舒其困,休息片刻,復站之,其時間之久暫,亦逐步增加,待肌肉堅實後,復直立行之,則腿股之肌肉,突突亦成小股矣。再益以運送之法,全部之力,可以任我之意而運用之,即刀槍亦不易傷矣。此即技擊家所謂「內練蛤蟆氣,外練筋骨皮」是也。蓋雖系硬功外壯,而稍兼軟功內壯也。誠卻病延年,強身禦敵之良技也。
由此觀之,雖然蛤蟆功不若金庸筆下能擊人於丈外的神妙境界,但也算是一門光明磊落,簡易平實的少林絕技!


2/05/2007

道德人格與民主:對於龍應台<自首>一文的想法

龍小姐發表了一篇關於特別費的文章,指出我們除了司法之外,應該用更高的「高度」來看這個問題。


龍小姐主要有兩個論點。一方面龍小姐認為,馬先生的特別費案乃是制度陷人於不義的問題,是制度不對,並非人不對。另一方面,她認為馬先生的人格特質對於民主制度是個重要的資產,馬先生如果棄選將是民主制度的傷害。這樣的視野這是龍小姐所謂的「高度」。

我對於特別費案的調查結果或是誰要不要出來競選公職並沒太大興趣,畢竟那是司法的專業領域以及政治人物個人的選擇。我主要不贊同龍小姐文章中透露出的人治傾向與泛道德主義。龍小姐論述的問題在於:把公務員個人不明白其專業的規範,缺乏專業意識,以及對工作倫理的輕忽,當做是制度的問題(為什麼其他有領特別費的首長沒有這種問題?)。卻又誤認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少數政治人物的人格道德特質上,而這其實是過去人治社會的思維遺緒。

龍小姐把其個人對於馬先生氣質人格的讚賞,投射成了對理想政治人物的想像,認為是民主社會的「選擇之一」,這部份並沒有太大問題。民主制度本來就是一種調和社會中多元價值的機制。各種有價值之事物本來就該在民意市場裏成為一種待售的商品,一種選擇,包括政治人物的個人道德形象包裝。

然而,人格高潔也好,卑劣也罷,政治最終目的都在於資源分配。這就好比切蛋糕,管他切蛋糕時的姿態是優雅還是拙劣(美醜與否的形塑其實牽涉到文化審美觀的自我複製性),切的結果是不是能讓大部分人可以接受,覺得這樣切有道理,這才是重點。

龍小姐卻讓人格特質這種東西一轉溜就轉上了民主制度的頭頂,認為在民主社會中,某種統治者的人格特質能夠決定性地影響民主制度的表現。那麼我會說,這樣會因人而異的制度才是真正有問題的制度。龍小姐的說法彷彿要讓人回到柏拉圖哲學家皇帝的理想國(不禁要質疑龍小姐到底有沒有張開眼睛看過Karl Popper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啊!),或是過去漢人社會想像的三皇五帝治世。明末大儒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裏早就指出了「有治法而後有治人」,強調制度良好的設計永遠比君王的道德人格重要。漢人祖先在三百年前就勘破的道理,龍小姐到現在還參透不破哩。

老是一堆人跑出來嚷嚷「高度」,卻總也講不清「道德人格」的高度應該在哪裡,要支配社會運作到什麼程度,對民主制度的必要性又在哪裡。揮舞著道德大旗卻又對道德的意義口齒不清。莊周在兩千多年前嘆道:「以魯國而儒者一人耳,可謂多乎?」夢蝶先生就算生在今日的台灣,也當有如是喟嘆吧!

相關連結:
自首報告:路走得寬闊,人顯得從容(龍應台,中時)
自白報告:路走得偏執,人顯得醜陋(安平客)
原法(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2/01/2007

新聞評論解碼

黑米看到這一篇文章。這是清華社研所的一位李教授發表在中國時報,關於國務機要費案與特別費案的看法。


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其實非常普通,普通到跟一般社會上的泛論沒什麼差別。只不過李教授用了「公共論述」「社會的罪」「文化的罪」這些名詞來包裝他的想法。

我對於文中所展現的泛道德傾向是頗不以為然的。在黑米的討論串裏,我寫了有關對於該文泛道德傾向的看法,以及解析了覆蓋其外的詞藻包裝。結果我在黑米的討論文字據說看起來有點艱澀難懂,同時也非常之落落長。

但是其實也有非常簡單的方式來破解這些學術名詞的包裝。而關鍵就在於文章的標題:
『定罪,更需要公共論述』

首先先把「公共論述」代換成「輿論」。「公共論述」就是「輿論」,我想這個代換應該合理。

由於標題本身是個倒裝語法,所以我把它復原成一般的正常句型,原句就變成:
『更需要輿論,定罪』

沒有主詞,看起來有點沒頭沒尾的。於是再加上主詞「我們」與虛詞「來」連結前後句,最後變成:
『我們更需要輿論來定罪』

所以說來說去,一個外表用學術名詞包裝好的政治評論,其實骨子裏也就是支持媒體審判的意思。


原文連結:定罪 更需要公共論述
黑米討論:按這裡


附註:直接用標題來破解文章主旨,其實並非適用於所有評論類文章。這也要作者在下標題時能準確抓住文章的意旨,而這是很需要邏輯與創造力的。就這個角度而言,李教授的寫作能力還真的不錯。

1/23/2007

小白康復,沒有住院

今天心血來潮打電話叫了RAC,準備把小白拖去住院。

二十分鐘後,RAC派來了一位大哥,把拖吊車停得四平八穩,看起完全沒有要拖吊小白的意思。下車後,反倒是不急不徐地拿出各種傢私,十足一副在路邊開起臨時修車廠的陣仗,當下開始測起電力,油路,引擎等等。

折騰了半個小時左右,RAC大哥歸納出三個結論:一,火星塞表面附滿了碳,太髒了。二,雖然還有汽油,但是有點不足,加上天氣冷氣溫低,會影響發動的順暢。三,電瓶的安培數不夠,建議我換一個。

接著RAC大哥拿起火焰槍,把四個火星塞燒烤了一遍,真是意想不到的清潔方式(我算是機械白痴,凡屬汽機車修護都遠超出我的知識範疇)。再來加了少許汽油,接上了拖吊車的電力之後發動,小白竟然此時發出了許久未曾聽聞的轟隆聲。大喜之下,不禁猛踩了幾次油門,引得路上行人連番側目,正是:

摧油堪比虎嘯空谷,空轉宛似龍吟深淵。

沒想到引擎運轉的聲音可以是如此地悅耳,一時之間竟聽得有些心醉神迷。至於電瓶的問題,似乎沒有什麼解決的方式,最後只能去專賣店買一顆來換。

最後要跟修車廠的老闆韋恩先生說聲抱歉,讓他空等一個下午都不見小白的影子,只能跟他解釋RAC的道路救援服務已經把車子修好了。話說回來,RAC的服務還真是不錯,可謂物有所值,不枉每年繳的保險費啊。

1/17/2007

雙黃蛋

「我今日說明,我必加倍賜福給你們。」

~撒迦利亞 9:12


煎蛋來吃。打了兩個蛋,卻出現四顆蛋黃。看到這個奇景不禁趕緊拿起照相機照下來。

DSCF0720

有人可以告訴我Castle Market進去右轉第二排的蛋店是不是專賣雙黃蛋啊?